肖欣荣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投资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学院党委委员。肖欣荣教授在高校任教近20年,教书育人、孜孜不倦。长年教授投资学、行为金融学等课程,是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、北京市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、校级教学名师。肖欣荣潜心学术、勤于探索。在《经济研究》《管理世界》《世界经济》《经济科学》《金融研究》等中英文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,著有学术专著三部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基金项目,是惠园杰出青年学者。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百余人,有着丰富的高校教学人才培养经历,是校级师德先进个人、优秀班主任。从教以来一直坚持本科和研究生一线教学科研工作,尽职尽责,受到师生的肯定和赞扬。

从2006年站上讲台至今,近20年的教学生涯里,肖欣荣始终带着两个身份前行:是金融学教师,用专业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;又是本科生班主任、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,用爱与陪伴守护学生成长。这些年,她主讲《投资学》《行为金融学》等课程,开发慕课惠及数万学子,指导学生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,也十多次被评为“优秀班主任”。但最让肖欣荣自豪的,不是讲台上获得的掌声,而是学生们毕业后发来的那句:“老师,是您点亮了我对金融的兴趣。”

全心教学,让金融课有温度有使命

站在讲台18年,肖欣荣始终在思考:如何让枯燥的金融量化模型唤起学生的兴趣?她的答案是——用创新点燃课堂。

第一,让公式“活”起来。在电子课件展示逐步替代手写板书的数字时代,她对定理的手写证明,从未停歇。虽然写十几块黑板很累,但在同学们认真而专注眼神的注视下,推出那简洁优美的结果后,同学们和她都满意地做了一次深呼吸。她知道,又一次带着学生体验到了理论与理论的连接之美,见树木更见森林!她还尝试将课堂变成“金融实验室”,投资学和行为金融学课堂的同学们,一定对“雨课堂”很熟悉。学生们都是资深网民,线下社恐人设,线上却无比活跃,雨课堂收集的主观题答案,会让同学们会心一笑,因为有趣的观点就来自于参与课堂的那些有趣的灵魂。弹幕也可以对某个论题热烈讨论,甚至下课后,这些“社恐”人士开始一通观点输出。就在此刻,金融专业课有了温度,让肖欣荣看到了教育最美的模样。

第二,让专业“接地气”。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,开发“投资中国”系列思政案例,通过现实案例的讲授让学生们认识到,原来金融模型可以如此生动地诠释中国发展,也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课堂必须承载家国情怀。她和思政课教师探索“融合式”创新模式,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,在学生们“红色货币到人民币国际化”的铿锵有力的讲课中,教学有了使命。

第三,让知识“跨山海”。教育没有边界,每个求知者都值得被照亮。肖欣荣开设的《投资学》慕课受众广泛,全国各地有数万名学习者进行了线上学习,有学生在慕课下留言:“老师讲的清楚透彻,我一个毫无根基的文科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很好。”从板书到弹幕,从教室到云端,改变的是形式,不变的是初心:用金融专业知识,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当看到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用于服务国家发展时,肖欣荣知道,教育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。

科研育人,在学术攀登中传递火炬

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肖欣荣始终坚信: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。在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中,她主要从三个层面着力:第一,激发本科生的科研热情。每当有学生怯生生地敲门:“老师,我能跟您做研究吗?”肖欣荣都会放下手头工作。对于优秀、上进、肯钻研的学生,指导得当,也能做出优秀的成果。因此对于主动寻求科研指导的本科学生,她总是倾囊相授。目前,肖欣荣与指导的本科生合作发表了国际A类期刊、国内B类期刊等论文多篇。当期刊录用通知到来时,学生充满突破自我的喜悦,说出:“原来我也可以!”学术深邃的光,开始照亮学生探索之路,这正是科研最美的模样。第二,严格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。从研一开始,肖欣荣就要求学生每周参加学术讨论,每学期精读两篇前沿文献。有学生初期阅读英文文献十分困难,通过持续学术训练和潜心研究,最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成果。她始终认为,严格的学术训练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。第三,助力学生攀登学术高峰。最让肖欣荣欣慰的是,指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在《经济科学》《金融研究》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多篇论文,多位学生获得过挑战杯优秀论文奖,几乎每年都有学生保送北大等顶尖学府。有学生跟她说:“您教会我的不仅是研究方法,更是治学态度。”这正是科研育人最珍贵的收获。看到学生的成长,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正如她常对学生说的:“真正的学术传承,是让你们站在我的肩膀上,看得更远。”

以爱育人,做学生成长的守望者

肖欣荣担任班主任十多年,在她眼中,班主任是“最小的主任,却是最大的责任。”一是要做学生学业的引航者。她建立“阶段式指导”机制:大一大二夯实专业基础,大三邀请毕业生分享经验,大四专注论文指导。二是要做学生生活的守护者。对同学的一些思想问题,她喜欢利用课后或者午餐时间,在轻松的氛围下与深入沟通来解决问题,也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。年轻人喜欢通过网络展示自己,而每天查看大家朋友圈并和同学们互动,让肖欣荣在现实和虚拟世界都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。每逢节日,肖欣荣都会给学生发送专属祝福。学生们说:“肖老师像妈妈一样温暖,又像姐姐一样贴心。”三是要做学生人生的见证者。 即便是毕业多年的学生,肖欣荣与他们之间的联系也从未间断。朋友圈里,她见证自己的学生成家立业;校友会上,她倾听学生们讲述职场故事;偶尔相聚,仍像当年一样畅谈人生。学生们乐于跟肖欣荣分享他们人生中的喜怒哀乐,这让她深切感到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。

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:“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当她的学生扎根祖国大地写着“中国资产配置报告”,在乡村振兴一线设计普惠金融产品,在金融行业一线解决融资难题时,肖欣荣知道,那些关于理想信念的种子,早已在金融数据的分析中、在深夜改论文的灯光下、在每一次心灵对话里,悄然生长。教师的光荣,不在于桃李的芬芳,而在于见证他们长成栋梁时,那挺拔的姿态里,有我们共同的理想。

来源:党委教师工作部/人力资源处

编辑:黄睿思

校对:魏晨曦